象棋公开赛“惨案”,机器人安全再掀波澜……发表时间:2022-07-26 09:08 近日,俄罗斯上演了一场机器人与人“博弈”的象棋表演赛上,赛事进行期间因为“失误”,机器人因不明原因夹断对手手指,引起人对机器人的再度审视…… 近日,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在7月13日至21日举行的莫斯科国际象棋公开赛期间,19日的一场比赛中,机器人棋手把对面男孩的一枚棋子“吃掉”,男孩在移动另外一枚棋子时,手指随即被机器人对手的机械臂夹住。尽管工作人员及时反应,虽然只夹住几秒,但男孩的手指还是因此骨折。 据悉,这个机器人过去参加过多场表演赛,从未出过意外。机器人操作者“必须想一想如何加强保护措施,防止再发生这种情况”。 至于机器人夹人的原因,俄罗斯国际象棋联合会副主席谢尔盖·斯马金说,孩子移动棋子时没有意识到必须等一下。机器人误认为孩子抢先下棋,没有遵守规则…… 事件发生后,男孩第二天打着石膏继续参赛。有报道称其父母联系了检察机关,可能有意就孩子受伤一事追究责任。 针对该事件,有报道指出,从某种角度而言,克里斯托弗算得上“幸运儿”,因为涉及到机器人伤人事件,一般都是致命的…… 1979年,当时25岁的福特公司员工威廉姆斯被重达1吨的机械臂压倒后当场死亡。这被广泛认为是第一例机器人“杀人”事件。1981年,时年37岁的日本工人浦田健二在对机器人进行维护修理工作时,因操作不当,意外打开了机器人的电源,被机器人的机械臂压在另一台切割齿轮的机器上后死亡。2015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一生产承包商的22岁工作人员误被抓住并压在金属板上身亡。同年,一名在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处担任了12年维修技术员的霍尔布鲁克因机器人闯入了其工作区域并撞击其头部身亡…… 但是,机器人发生致命事件已经是很早之前的事了,近几年,随着机器人正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复杂化,能与人互动、合作,加上传感器、碰撞急停等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安全性渐渐淡出大众讨论范围,至少大多数人不再持有怀疑态度。 此事一出,对机器人安全问题的讨论再度浮出水面…… 机器人安全需要分开两类讨论,一类是机械臂为主的机器人,安全性主要通过护栏和传感器来保障,另一类是AMR、服务机器人之类有移动底盘的产品,其安全性主要依靠避障。 对前者来说,工业机器人还是以围栏、无人和控制运行速速几个因素来提高安全性,出于人机协作的需要,协作机器人的安全规范性更高一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 184/SC2 WG3为此推出了ISO/TS15066技术规范,要求协作机器人安全需满足以下四点: 当有人进入到测试区域时,机器人必须要停止作业; ![]() 协作机器人只能根据操作员的触摸作用力来进行工作; ![]() 只有当和人之间有一定间隔时,机器人才能工作; ![]() 当发生触碰事故时,机器人必须要降低输出功率来防止事故发生。 法奥协作机器人,拥有当前协作机器人领域新版CR认证的首张证书。法奥协作机器人属于力和功率限制型协作机器人,通过对机械臂采取全新的安全设计保障安全。 |